考试时间:150分钟 满分:120分)
第I卷:选择题(共30分)
一、基础知识及运用(每小题2分,共12分)
1.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( )
A.奇崛(jué) 谛听(dì) 热忱(chén) 潮汛(xùn)
B.恫吓(dòng) 寻觅(mì) 贿赂(luò) 惘然(wǎng)
C.噪杂(cáo) 陨落(yǔn) 恍若(huǎng) 嗤笑(chī)
D.镂空(lòu) 蛊惑(gǔ) 阔绰(chuò) 屏风(píng)
2.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)
A.澄清 闲熟 言简意骇 劫后余生
B.慷概 掩映 循规蹈矩 弄巧成茁
C.捷径 嘶哑 翩翩起舞 前呼后拥
D.攀附 搔乱 温文耳雅 巧言令色
3.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( )
A.条条龙舟在锣鼓声中你追我赶,河堤上坐满了呐喊助威的观众,龙胜山城人声鼎沸。
B.现在对科学和真理的好奇心,已经使他变得野心勃勃,他要振翅起飞了。
C.为把桂林打造成“国际旅游胜地”,我们要因地制宜,搞好城市建设。
D.语文课上,老师幽默的语言,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。
4.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 )
A.一位终于爱情、深明大义的老人,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。
B.复兴端午,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。
C.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。
D.我市寻找“最美少年”活动于5月启动,将一直持续到10月份。
5.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,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( )
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,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很有益处。学史可以 ;学诗可以 ;学伦理可以 。
(1)看成败、鉴得失、知兴替 (2)知廉耻、懂荣辱、辩是非
(3)情飞扬、志高昂、人灵秀
A.(2)(3)(1) B.(1)(2)(3) C.(2)(1)(3) D.(1)(3)(2)
6.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 )
A.古人常有一些雅称,如把笔、墨、纸、砚称为“文房四宝”;把琴、棋、书、画称为“文人四友”;把梅、兰、松、菊称为“花中四君子”。
B.孔子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被后世尊为“圣人”;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宗师,被尊为“亚圣”,两人并称为“孔孟”。
C.《范进中举》节选自《儒林外史》,作者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,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。
D.《沁园春.雪》是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宏伟气魄的代表作,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,下阕评价历史人物。
二、现代文阅读(I)(每小题3分,共12分)
阅读下文,完成7——10题。
味精的食用
(1)味精也被称作“味素”,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。它是一种白色晶体,常用面筋或大豆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而制成。大豆、面筋都是富有蛋白质的食物,人们把它们加入到稀盐酸中煮沸数小时,让所含蛋白质,变成各种氨基酸,然后把溶液在低压下蒸发、浓缩,加入碳酸钙和适量的石灰,除去过剩的盐 酸,再加入酒精,这时谷氨酸就以谷氨酸钙和氯化钙的复盐形式沉淀出来。 把沉淀分离,溶解于水,再加入碳酸钠,蒸浓,便得到白色谷氨酸钠结晶体——味精。
(2)谷氨酸钠可以水解成谷氨酸,谷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,它具有强烈的鲜味。据实验,味精用水稀释 3000 倍后,仍有鲜味。谷氨酸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成份,因此味精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。炒菜、做汤时加点味精,会使汤、菜 更加鲜美,因此能使人增加食欲,诱发消化液分泌,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所以味精又有补充营养之功。
(3)有人认为味精吃多了会中毒,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、世界保健组织和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早已确认,长期食用味 精不会中毒。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,所以食用味精有利于改进和维持 大脑的机能,使精神振作。对神经衰弱以及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, 均有一定疗效。味精还可作为药剂来使用,医疗上常用口服或静脉滴入的办法,治疗肝昏迷病人。因为谷氨酸钠和血液中过多的氨结合成谷氨酰胺,可以使肝昏迷病人症状迅速好转,血氨值下降,很快恢复到清醒状态。
(4)不过,使用味精应特别注意温度,注意烹饪方法。烧菜时,不要过早地放入味精,如果烹调加热至 120℃以上,谷氨酸钠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,不仅鲜味减退,还有轻微的毒性。所以炒药、做汤时,应在临出锅时放入,且不要把它放在加有碱或小苏打的菜中,以免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而失去鲜味。
(5)通常情况下,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过 6 克。否则,可能产生头痛、恶心、发热等症状。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会导致高血糖。另外,味精也不是越多越鲜,炒菜、做汤时,放适量味精,能起到增鲜作用就可以了。味精放多了,反而会感到舌头发麻,产生一种似咸非咸、似涩非涩的怪味。
7.下列对味精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 )
A.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对人体有补充营养之攻。
B.有利于维持和改进人的大脑机能。
C.对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很有疗效。
D.能使肝昏迷病人血氨值下降,很快恢复到清醒状态。
8.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( )
A. 味精也被称作“味素”,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。(下定义)
B. 谷氨酸钠可以水解成谷氨酸,谷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,它具有强烈的鲜味。(作诠释)
C. 味精用水稀释 3000 倍后,仍有鲜味。(列数字)
D. 味精还可作为药剂来使用,医疗上常用口服或静脉滴入的办法,治疗肝昏迷病人。(举例子)
9.对下列说明语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( )
A.第(1)段中加点词“常用”,说明制作味精都是用大豆和面筋作为原料的。
B.第(2)段中加点词“据实验”,强调了“味精用水稀释 3000 倍后,仍有鲜味”这一说法的科学性。
C.第(4)段中加点词“轻微”,准确说明了“毒性”的程度。
D.第(5)段中加点词“可能”不能删,如果删就变成完全肯定,与事实不符。
10.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( )
A.第(1)段主要说明味精的制作过程。
B.(3)——(5)段说明长期食用味精不会中毒,但过量食用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。
C.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。
D.本文的说明对象是“味精的功效”。参考答案
\
14.所有的大臣、官吏和百姓,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,可得上等奖赏。
15.邹忌认为,其妻、妾、客皆因私心而故云“美于徐公”,并由此推断:朝野内外均有求于齐王,因而得出齐王深受蒙蔽的结论。启发:围绕关于思考、关于分析、关于劝说等方面谈即可。
16.描绘了群山远去,平原无际,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。表达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、激动的心情。
17.不同意这种说法,“送别”二字不可删,因为这首诗和常见的送别诗不一样。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,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,构思巧妙,曲折含蓄,形象奇伟,想象瑰丽,的确是送别诗中的佳作。
18.(1)天涯若比邻 (2)草色遥看近却无 (3)感时花溅泪 (4)绿树村边合 (5)坐看云起时 (6)青草池塘处处蛙 (7)春蚕到死丝方尽
(8)往来无白丁 (9)但愿人长久 (10)可以为师矣
19.(1)疏而不漏 (2)自卖自夸 (3)贫贱之知(交)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
20.为下文有些人借办丧事、过年过节的时机给赵家送礼(或赵章准备忆苦餐、赵章出走)等情节的开展做铺垫(埋下伏笔)。
21.儿子寻父,发现父信;儿子看(读)信,触动内心。
22.社会环境描写(或环境描写),暗示来赵家送礼的人很多,揭示了一些地方行贿之风盛行的不良社会现象。
23.“执意”是坚持自己的意见(意愿)的意思,既表明赵章坚持留在老家生活,又表明赵章内心对做人道德底线的坚守。
24.示例一:结局出人意料,又在使故事曲折,扣人心弦,给人震撼的效果。
示例二:篇末“逼走”与文题“自觉出走”形成矛盾对比,增强了小说感染力。
示例三:“是谁逼走了咱爹“的疑问,引人深思;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,意味深远。
25.因为赵章关爱儿子,为儿子的处境担忧,特别是怕自己的变故连累儿子们;他不愿意置身不良社会风气中,但又无力改变现实,他的正直与善良迫使他只有“出走“;赵章的出走表明他对行贿受贿现象的不满,并自觉勇敢地抵制不正之风。
26.略。
点击下载完整版:桂林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(Word版)